当前位置: 首页 > 建设效益

发挥预警监测作用 检验快速反应能力

2020-07-02

6月11日以来,甘孜州丹巴县受连续降雨影响,小金川河小金站持续超警戒水位20天,经历50年一遇特大洪水,丹巴县全域12个乡镇112个村、5036户20896人受灾。特别是6月16日至17日,发生大规模山洪泥石流,冲积物阻断小金川河,形成雍塞体,造成较重损失。根据水雨情变化,丹巴县庚即召开紧急会议,启动三级应急响应。1小时内紧急转移群众2.12万余人,3小时内成功营救出14名被困人员,20小时内组织16支救援力量进入现场,24小时内第一批救援物资运抵受灾乡(镇),48小时内恢复核心灾区临时用电和通讯,56小时内建成7个集中安置点,784人得到妥善安置。丹巴县有力指挥、有效调度、有序组织防灾减灾,成员单位各司其职、通力协作,上下同心,奋力抢险救灾,最大程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现将丹巴县做法印发各地,供学习借鉴。

一、上下一条心,高度重视,做到思想认识到位

丹巴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点县,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历史触目惊心,县、乡、村三级包括普通群众都历历在目。县委、政府坚持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,今年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2次、县政府常务会4次、全县性防汛抗旱、防灾减灾工作会5次,专题安排,提前落实。县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乡(镇)灾害隐患点,督导巡查防汛减灾工作,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,乡村两级干部每天巡逻重要河段和沟口,抽查监测人员在岗情况。普通群众随时关注雨情灾情,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报告,在撤离过程中发扬守望相助、邻里互助精神,确保转移群众全部安全到达避险点。

二、工作一盘棋,完善体系,做到责任落实到位

成立县、乡、村三级山洪灾害防治领导小组,建立纵向由县到乡、村、组、户,横向县与县、部门与部门、乡与乡、村与村、组与组协作配合、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。坚持“汛前排查、汛期巡查、汛后核查”机制,完善《监测预警制度》等10余项规章制度。细化乡(镇)、部门防汛责任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防汛责任体系。同时,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乡()、部门班子重要考核指标,县纪委、组织部门加强汛期值班值守暗访督查,加大通报惩处力度。

三、拧成一根绳,强化宣传,做到群测群防到位

将每年4月定为“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宣传月”,采取“城镇集中、乡村分散”的方式,对外来务工人员、乡村群众、学校师生开展宣传教育,发放防汛宣传手册6800余份。制定《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疏散人员联络预案》,建立县、乡、村、组、户“五级”联动机制,组织开展“防躲跑”疏散演练208场12395人。全县干部以脱贫攻坚和“结对认亲”为平台,走村入户当好山洪灾害防治宣传员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、手机短信、微博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防汛知识,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,构建人人都是巡查员、人人都是监测员的良好工作格局。

四、攒足一股劲,建强队伍,做到监测预警到位

汛期实行县委政府领导总带班和部门“一把手”带班制度,县水利局、县自然资源局、县应急管理局、县气象局等部门联合办公,情报信息共享,构建“大一统”指挥应急平台。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险情日报、零报、速报“三报告”制度。对全县10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和8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全天候监测,实时掌握动态,借助短信、微信群、QQ群和山洪灾害防治预警平台等,及时发布雨情、水情信息,确保信息精准。从当地群众中就近聘请山洪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,每个监测点每年落实3600元监测补助,实现隐患点监测全覆盖。同时,加强对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业务培训,累计开展培训81 期5617人次,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。

五、织好一张网,打破常规,做到应急处置到位

汛前,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“一点一案”进行完善修改,提高预案针对性和操作性。及时更新和发放山洪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0109张,群众对灾害隐患点、预警信号、逃生路线了然于胸。针对山洪灾害突发性强、应急避灾时间短的特点,县指挥部将临灾处置权下放到一线,确保第一时间预警,第一时间转移群众,宁可空跑十次,不可放过一次”“宁听群众骂声,不听群众哭声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。党员干部、村组干部对无人照管的儿童、老人、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,确保避险撤离“不漏一户、不留一人”。

六、全县一起干,统筹全局,做到工作保障到位

成立丹巴县应急委员会。下设防汛抗旱指挥部,统筹水利、交通、公安、电力、通讯、民政、卫健等部门,抽调人员、调集设备,抢修灾区基础设施,第一时间恢复灾区水、电、路、通讯等,有效保证受灾群众正常生活。组建应急抢险队。成立突发性山洪灾害应急抢险队38 支480余人,整装待命,闻灾而动。落实防汛减灾专项物资。县财政每年落实350万元应急抢险经费,及时拨付各乡(镇)和相关部门防灾专项经费,为职能部门配备应急专用车,各乡(镇)配备卫星电话、警报器、救灾帐篷、粮油、棉被、照明灯、急救药品等防灾物资,确保受灾群众“有饭吃、有水喝、有住处、有衣穿、有医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