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地方信息

筑牢安全防线 彰显先锋本色——舟曲县南峪乡党员干部抢险救灾见闻

2018-10-25

帐篷里,一些孩子在嬉戏玩耍;帐篷外,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,几名妇女在树林里搭上绳子晾晒被褥……7月18日,记者来到设在舟曲县南峪乡南一村不远处的地质灾害临时安置点时,眼前一片和谐景象。

几天前,因附近江顶崖滑坡导致白龙江水位暴涨,临江而居的南一村、南二村遭遇暴洪侵袭,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

危难时刻,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,筑牢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线,彰显了先锋本色。

这几天,有这么一位汉子,经常深夜与雨为伴,奔波不眠。他,就是舟曲县南峪乡南一村村支部书记刘佛永。

7月12日凌晨4时左右,刘佛永在江顶崖一带巡山检查。由于这里曾经发生过滑坡,刘佛永检查得格外仔细。

天蒙蒙亮的时候,刘佛永发现江顶崖附近的山体上开始往下滚石头,从村旁流过的白龙江水流量猛增。他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地质灾害的前兆。

刘佛永即刻打电话给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,通知大家叫醒熟睡中的村民,紧急转移,并第一时间向乡里汇报情况。

不久,铜锣声开始在村庄上空回荡,村民们则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,快速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点转移。

“由于82岁的老父亲不愿动,一名年轻党员直接背着他冲出家门,直到安全地带。”回忆起转移时的情景,55岁的南一村村民王国兴心有余悸地说,多亏了那名党员,转移后没多久,他家房子就被洪水淹没了。

危险面前,尽管自家房屋也被洪水冲毁,但党员干部们第一时间想到的,却是如何安全转移群众。

由于南峪乡南一村、南二村唯一一座与外界连接的桥梁被洪水淹没,在冲锋舟调来之前,两个村庄的救灾物资只能靠人力徒步从附近的山上绕行背运过来。

蜿蜒的山路时陡时缓,来回一趟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。7月15日,记者在采访途中,不时看到一些戴着“党员突击队”袖章的人员,一趟一趟地用背篓把各类救灾物资背进村子。

今年刚入党的孙白怀,就是他们中的一员。为了能够运送更多的物资,他每一趟都要多背二三十斤。在他看来,身上背着的,不仅仅是物资,更是身为党员的责任。

据了解,除了运送物资,“党员突击队”成员还收割、平整了一片玉米地,用来安置转移的群众。“虽然很累,很辛苦,但一想到这是在为群众服务,大家的干劲就很足。”孙白怀说。

在救灾现场,记者还见到了南峪乡磨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其录。磨坪村距离灾害发生地7公里,为了帮助附近的南一村、南二村群众渡过难关,磨坪村抽选出10多名年轻党员组成“党员突击队”,由李其录带队第一时间赶到南一村,忙碌在抢险救灾第一线。

“南一村和南二村遭遇洪水后,全乡各个村的基层党组织都安排党员组成‘党员突击队’赶到现场抢险救灾。无论是灾情预警、转移群众,还是物资运输、救灾安置,‘党员突击队’始终冲在抢险救灾的最前列。”南峪乡党委书记张丽荣介绍说。

7月16日中午,当记者来到73岁的李金芳老人的安置帐篷采访时,老人正在吃午饭。

记者看到,干净整洁的帐篷里,插线板、床铺被褥一应俱全,距离帐篷不远处还有新接的自来水龙头和洗手池。

老人伸出颤巍巍的手,指着不远处戴着袖章的青年说:“多亏了他们,给我们搬来方便面、床还有铺盖。我现在吃饭睡觉都没问题,可就苦了这些娃娃,他们这几天几乎没合眼。”

老人说的正是南峪乡政府的“党员突击队”队员。他们每天除了搬运、分发救灾急用物资外,还在安置点周围值守,随时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。

孙冰豪是南二村的一名中学生,在紧急转移时,他带了几本爱看的书。“我在帐篷里住了两个晚上了,白天有叔叔阿姨做饭、送饭,晚上有人执勤,附近还有医疗卫生室。”孙冰豪说,在这里,感觉到的不只是安全,还有温馨、温暖和温情。